Skip to main content

MSCS 的申請路

·2 mins

全文同步發布至 PTT/studyabroad (#1QslvZKk),背景可以直接去看我的 About Me.

潛水多時,即將啟程,心中十分感謝留學版很多實用的資訊,也很想對那些毫不吝嗇慷慨 給予我幫助的人說聲謝謝。此外,我想要把自己申請學校這段時間的心路歷程,並會附上 我自己的文檔,給未來的版友一些些的參考。

[申請結果] #

  • Decision: UIUC MS CS

  • Admission (依序):

    • 0204 USC MS CS
    • 0217 UIUC MS CS
    • 0301 Maryland (College Park) MS HCI
    • 0303 CMU MHCI
    • 0308 UMich MSIS
    • 0316 NYU MS CS
    • 0327 UMich MSCS
    • 0329 UT Austin MSI
  • Rejection (依序):

    • 0316 UW M-HCDE
    • 0320 Gatech MHCI
    • 0324 Columbia MS CS
    • 0329 UCSD MS CS
    • 0404 GIT MSCS

[申請背景] #

   可以去看我的 About Page 或是直截去 PTT 看

推薦信 #

  • 實驗室教授: Prof. James Cheng
  • 工學院副院長, IEEE & ACM Fellow我的Academic Advisor: Prof. John Lui
  • 工學院副院長, HKIE Fellow: Prof. Irwin King
  • 系住任, IEEE & ACM Fellow Prof. Michael Lyu
  • 商學院專題教授 Prof. Andrew Yuen

[申請心得] #

  

‧ 背景動機 & 選校 #

     → 交換的成績很重要,它是你在美國本土以外的成績對照組
     → 研究經驗很重要,不僅是學會研究怎麼做,更是尋找興趣的好地方

   離開台灣在外讀書的日子,不管工作或是讀書,我最大的感受是周遭每個人縱然在世界 不同角落,但是他們都很拼命的在自己領域辛苦的闖蕩。這樣的體會鞭策著我兢兢業業的 努力著。大二我到 UIUC 交換,我想是我生命中非常大的轉折點,在香港讀書時,我只知道 要把握眼前環境所提供給我們的資源,但是到了 UIUC 交換時,我才真正意識到資源是要自 己去創造,需積極主動、增強自己的能力,這樣的歷程也讓我確定下一站到美國闖一闖的 意念。

   在探索的過程,我感受到自己對於資料系統及做研究的興趣,因此,在交換回港後就進了 Database的實驗室,希望強化自己的專業能力。現在回想起來,其實當時根本沒有意識到 ,自己是在參與建構新的分散式機器學習系統 HUSKY (砍掉重練那種,從底層寫起來的) 。就這樣誤打誤撞的做了兩年,其中也包含了我的畢業專題。在這段日子的摸索中,讓我 更了解自己的興趣,同時在很多和朋友做的 side project 中,也慢慢發現自己更希望可 以做一些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HCI) 的研究。因此,在選校的過程中,才會選 擇先申請 MS CS 做為一個緩衝區,想嘗試接觸HCI的研究和課程,再決定是不是真的要繼 續在這個領域讀PhD。所以,在選校申請時就混合著 MSCS 和 MSHCI 兩個program,並且 優先選擇可以做 thesis 和 research 的學程。

‧ 申請策略 #

   [推薦信] 推薦信很重要 (是不是最重要我不確定)。畢竟教授非常忙 碌,不是每個教授都願意幫你寫那麼多封推薦信,且有些教授或許有他幫學生寫推薦信的 門檻,所以建議在系統送出前兩三個月先徵詢教授的同意,並且等時間近一點再提醒教授 。另外,我覺得找寫推薦信的教授基本上要對自己有一定程度的熟悉,因為我認為「官方 的信」和「真正了解你的推薦信」是可以很明確看出來的,所以我覺得推薦信不可輕忽。 另外,你也可以跟教授討論你想要他針對你的哪部分做描述(如A教授描述專題能力、B教授 描述領導組織能力),這樣三個教授組合起來所描述的你會比較多元。

   [SOP & CV]

  • 提早開始寫是幫你整理思緒
  • SOP 強調的是目的。
  • 大學期間老師就一直說這種東西不是單向的文章,是在找Match。 你適合這間學校 + 這間學校也需要你。
  • 在申請過程中,SOP & CV是唯一自己可以掌控的。

   在申請的過程中,我很清楚知道自己讀碩班的目的是要做研究,所以在準備每一份SOP 時,會依照每一間學校我感興趣的教授的研究主題,與我的背景經驗做聯結。我知道有一 些人的SOP是套模板寫出來的,但是我認為應該要寫出自己的SOP,講一個屬於自己的故事 ,不一定要按照傳統板上SOP的框架下去寫,這樣會讓你的SOP比較有亮點。我的SOP的框 架大致如下:
      (1) 首段強調自己的能力 + 這間學校有興趣的教授和他們做的研究項目。這樣的破題方 式可以強化你想要到這間學校讀書的企圖心。
      (2) 二三四段寫大學生涯中研究的方向與轉折,我並沒有強調我有多優秀,我只是去陳 述在每次轉折中,我學會了什麼,培養了那些能力。
      (3) 五六段寫跨領域的背景和社群的參與。
      (4) 最後末段收尾。

   我這樣的架構沒有辦法很直接切成: 動機 + 經驗 + 規劃,而是寫歷程和目標,也就是你的Purpose。另外,我自己花了不少時間去揣摩和修整文句,期待sop不失嚴謹,並能讓對 方覺得我們是個Match。當時我大約花了一整個月,寫了14 個Draft,給了身邊許多不同 的朋友/老師看,從他們的建議逐步修改。(參考心得: 我甚至在draft 6 的時候,找 Cantab,雖然有些建議不錯,但是在一些大方向和框架上的強化,讓我有點失望。所以, 我的經驗告訴我,其實你的若有熟識的英文老師,請他幫你看一下,應該就夠了! )。此外 ,當申請學校的數量不少時,或許可以試著做一個好的excel表,讓自己能有系統的追蹤。 附上我自己設計的表格,或許你可以用用看。

[總結] #

  

真實面對自己,積極面對未來 #

   有些人可能會問是不找代辦來申請學校,我覺得這世界上沒有人比自己更清楚你想要成為 什麼樣子,所以我比較傾向自己申請。在申請時各個學校會有不同的門檻,我的想法是如 果你有一項低了幾分,但是剩下的項目是滿分或是很高分,或許還是有機會過關的,所以 不要輕易放棄。

   在申請的過程中,的確會碰到許多未知,有時候可以不要臉一點 (謝謝很多善良的人) ,發一封email給版上有經驗的人,有時候會讓自己有多一些的想法和選擇。我在申請研 究所過程中,我的心裡有過徬徨與退卻,當我猶豫應該選擇哪一個領域時,UIUC 專門做 HCI的教授剛好來台灣演講,於是我鼓起勇氣寫了一封信給他,問他可否給我一點時間, 我想要更瞭解這個領域和他做的研究內容,我完全沒預料他居然在他滿檔的行程中,撥出 了一個小時給了素昧平生的我,也給了我很多建議。

勇敢的做自己 #

   很多時候我們看著過去人的經驗,心中會慢慢升起許多不知道、不確定,甚至認為自己是做不到的。建議你不妨放下周遭總總的例子,畢竟申請的人是你自己。我一直認為當你用 盡全力、執著,再加上多一點點的勇氣,去面對未知的明天時,它將會回饋給你意想不到 的結局。所以我覺得堅持、積極的態度是很重要的,態度有時候是可以弭補你手邊硬數據 的不足,別被擔心打敗自己。大部分的時候,我們只需要真切地傾聽自己真正想要的,而 後放手一搏就是了,不要管結果是否會成功。

   最後,我還是覺得自己很幸運,我知道我自己的硬數據並不亮眼,但是我做到了,所以我 希望我的歷程可以給那些跟我一樣在申請中徬徨的人一點信心與勇氣,祝大家申請順利!

[致謝] #

   一路走來,實在有太多應該要感謝的人。尤其是不認識我,卻還是願意回我e-mail 和 FB 的各方好手,願意撥空跟我解釋學校的不同狀況、分享選校或是領域研究的心得。這些都 給了我很多的幫助,我真的有說不出的感謝。 因此,未來大家若是有關於UIUC 或 CUHK 的問題也歡迎寫email或是站內我,我都會盡我 所能的去回答。